|
|
媒体聚焦
大道如虹筑坦途
——“十四五”固原市交通建设交出亮眼答卷
路通人兴,道畅业旺。交通,不仅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血脉,更是民生幸福的根基。
当“十四五”的成绩单在六盘大地上铺展,我市的交通网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——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1422公里,构建起“三纵三横两联”高速公路网与“五纵五横一环十八连”普通干线公路网的宏大格局。
五年间,一条条公路舒展、延伸,承载着固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见证着这座城市从昔日的“神经末梢”向“区域枢纽”的华丽转身,也镌刻下交通人“顽强拼搏、甘当路石”的奋斗足迹。
行驶在G85银昆高速固原段,宽阔平坦的公路如一条黑缎带穿山越岭,串联城乡。这条被誉为固原“南出北上”的发展大动脉,不仅拉近了地理距离,更拓宽了发展空间。
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银昆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、总经理张建军表示:“这条高速为固原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。”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银昆高速沿线农产品外销额同比增长30%,重型货车因平均单程缩短150至200公里,单次可节约燃油费用300至400元。叠加国家“绿色通道”政策,普通货运车辆综合运输成本整体下降12%至15%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市持续完善高速公路骨架,截至2024年底,全市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682公里,已建成431公里,建成率达63.2%;新改建经济干线1128公里,普通公路网基本成形。62个乡镇实现干线公路全覆盖,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提升至85%以上,“四好农村路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“致富路”。
如今,固原公路总里程已达11422公里,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4.93公里,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。曾经“行路难”的山区,如今已是“车在画中行,人随景中走”的美丽通途。
铁路建设同样要跑出“加速度”。2024年底,宝中铁路安国镇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启动,标志着固原铁路发展迈入新阶段。在位于原州区开城镇二十里铺村附近的施工现场,清水河3号大桥建设正酣。该桥全长235.7米,自今年7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。现场技术主管章伟辉介绍:“大桥邻近不仅有铁路且横跨327国道,施工安全风险高,我们正全力攻坚,预计2026年8月至9月交工。”宝中铁路平凉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是国家“十四五”重点工程,正线全长约262公里,设计时速160公里。项目建成后,将实现银川至固原动车直达,通行时间缩短至3小时左右,极大提升区域交通效率,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铁路运能也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质的飞跃。2024年,全市铁路货物发送量达612.26万吨,较2021年增长125.7%。王洼至宁东铁路“物流总包”运煤集装箱专列的开通,推动煤炭运输实现“公转铁”突破,既降低了物流成本,也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。
一列列“钢铁驼队”穿梭不息,成为产业协同、区域合作的最佳注脚。
物流网络的完善带动企业效益提升。“以前发货要去外地,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冷链车,方便多了!”宁夏凤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园丽感慨道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固原培育两家A级物流企业,实现“零”的突破。新本冷链等龙头企业落地,为农产品外运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服务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34.40亿元,超预期目标4.3倍;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5.74%,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,成为全区物流降本增效的“优等生”。
公共交通的升级同样令人瞩目。“现在坐公交车,安静又舒适,全是新能源车,而且不用等太长时间。”市民王亚玲的点赞道出许多人的心声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固原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,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1辆、出租车281辆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%,出租车新能源占比8.25%。配套充电设施快步跟上,建成充电站498座、充电桩2295个,逐步形成“车桩相随、布局合理”的充电网络。“门到门、点到点”的定制出行服务,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个性化、高品质的交通体验。
交通不仅是出行的载体,更是融合发展的纽带。我市积极探索“交通+文旅”“交通+产业”“交通+生态”等多元模式,推动交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。新改建旅游公路14条226公里,助力文旅提质升级;新建产业路、资源路16条370公里,为特色产业发展“铺路搭桥”;修建野生动物“绿色通道”,践行生态文明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固原交通以“硬联通”支撑“软实力”,以“大格局”服务“大民生”,一幅“人享其行、物畅其流”的现代综合交通画卷徐徐展开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我市将继续以路为笔、以通为墨,书写更加壮阔的发展新篇。(记者 闫蓓)